九游会AG登录入口地址
您当前的位置: > 九游会AG登录入口地址 >

中国最大油气田:扎根西部50年在“磨刀石”上创造工业奇迹!

编辑: 时间:2024-02-12 浏览:124

  从前,一提起“油田”,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总是大庆油田,但事实上,长庆油田2019年的原油产量达2416万吨,生产天然气412.5亿立方米,油气当量达到5703万吨,超过大庆油田巅峰时期约5600万吨的年产量水平,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油气田,并肩负着为陕甘宁以及京津冀地区主供气的重任,是“西气东输”的重要一环。

  近日,小新走进中国石油举办的“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讲堂”长庆油田专题报告会。报告会现场,长庆石油员工亲身讲述几代长庆石油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50多年扎根西部,艰苦奋斗,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书写了“磨刀石上闹革命、低渗透中铸丰碑”的英雄传奇。

  为甩掉中国贫油落后的“帽子”,实现石油基本自给。1955年,全国第六次石油工作会议决定,把勘探的重点放在陕甘宁盆地,拉开了鄂尔多斯盆地规模勘探的序幕。

  1966年3月15日,银川石油勘探处在李庄子地区李探1井压裂抽汲试油,日产21.5立方米。证实该油田的工业性开采价值,被命名为“解放一号油田”。

  1969年5月,刘庆1井在石炭二叠系获得5.7864万立方米的天然气流,这是鄂尔多斯盆地第一口天然气井,也是刘家庄气田的发现井。

  1970年2月2日—7日,玉门局在庆城召开“两委”(即党委、革委会)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加强对陇东石油勘探的领导,并提出“跑步上陇东”的口号。两万多名指战员、复转军人和来自玉门、青海、四川、江汉等油田的石油大军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浩浩荡荡“跑步上陇东”,拉开了长庆陇东石油会战的大幕。

  1970年9月26日,陇东石油勘探处3208钻井队于当年7月在庆阳县马岭乡钻探的庆1井,试油获得日产36.3立方米的纯油,成为马岭油田第一口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出油井,也是马岭油田的发现井,拉开鄂尔多斯盆地大规模石油勘探会战的序幕。

  1970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出国发(1970)81号文件,批转燃化部《关于请组织陕甘宁地区石油勘探指挥部的请示报告》。文件指出,开发陕甘宁地区油田,对于贯彻执行伟大领袖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方针,建设巩固的战略后方,具有重大意义。

  1974年6月,按照国家计划和石化部关于“大力找高产、积极建产能”的要求,长庆油田会战指挥部决定打响“三大战役”,部署抢建陇东马岭油田、宁夏红井子油田和一条长输管线,使长庆年产原油达到百万吨以上规模。

  1975年2月,长庆油田会战指挥部根据石油化学工业部要求,决定马岭油田重点转入开发建设。

  1977年2月,油田会战指挥部从全油田调集32个钻井队、27个试油压裂队、15个油建队以及相应的运输、机修、水电、筑路、器材供应、生活保障、医疗保健等单位共两万多人,开展红井子油田产能建设会战。

  1977年10月,输油管道正式建设动工,历时9个月的红井子至惠安堡管段(简称红惠线)和惠安堡至中宁石空管段(惠宁线)干线建成投产,是长庆油田史上第一条原油外输管线,标志着红井子会战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图为1978年7月1日,长庆原油通过长输管线输到石空车站,再由火车运往兰州。

  1983年7月30日,长庆油田在陕北安塞县谭家营部署的第一口探井——塞1井,试油获得64.45吨工业油流,成为安塞油田的发现井,实现了长庆在发展战略上“由侏罗系找油向三叠系找油和单纯找油向油气兼探的转变”。

  1989年6月23日,陕参1井喜获高产工业气流,日产无阻流量28.34万立方米,成为靖边气田的发现井,也标志着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开创了长庆油田油气并举的新局面。

  1990年安塞油田正式投入开发,1997年原油产量突破100万吨,创低渗透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好汉坡”位于长庆安塞油田腹地,紧邻王三计量站,海拔约1300米,坡度70多度,当地称之为“阎王坡”。因山势险峻,沟壁陡立,常有人和牲畜不小心滚下坡去,摔伤摔死,因此群众中流传着“上了阎王坡,十人九哆嗦,从上往下看,吓得魂魄落”的顺口溜。

  坡下的王三计量站建成投产于1990年8月,当时正值安塞油田全面开发阶段。王三计量站建成之初,管理着东西两面山上的16口油水井的生产计量工作,这些井全在山坡上。当时全站有8名职工,平均只有21.4岁。他们以管桥越沟,以羊径登山,酷暑坡上爬,阴雨坡上过,狂风不停留,飞雪照旧走,硬是在上坡下坡的往复中,踏出了一条创业之路,一条希望之路。由于坡陡、山高,巡一次井爬一次坡,必须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勇气。久而久之,王三计量站青工们自称是“好汉”,“好汉”爬的坡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好汉坡”。

  自1995年开始,靖边气田展开大规模的开发建设,1996年4月18日靖边天然气净化厂破土动工,这是当时我国、乃至亚洲地区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1997年6月,靖边气田在西安供气点火成功,标志着靖边气田正式投入开发。

  2000年8月26日,长庆油田部署在内蒙古苏里格庙区的气探井苏6井,在上古生界试气获得日产120.16万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气流,发现我国最大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

  2003年12月1日,长庆油田在西安基地举行庆祝年产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大会。

  2013年,长庆油田油气当量达到5000万吨,成为我国陆上油气产量最高、上产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油气田。

  长庆油田开发的是国际上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田,经济有效开发属于世界性难题。与美国页岩油储层渗透率相比,长庆的致密程度堪称“磨刀石中的磨刀石”,开发难度更大。

  攻克特低渗、突破超低渗、解放致密气,长庆石油人在“磨刀石上闹革命,低渗透中铸丰碑”,将油田开发从10个毫达西推进到1个毫达西、0.5个毫达西,再逼进到0.1毫达西极限,开创了我国陆相页岩油效益开发之先河。

  长庆油田连续12年年均净增油气产量300万吨,相当于每年给国家新增一个中型油田

  长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年产天然气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清洁能源造福一亿中国家庭。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水涨船高”。新世纪以来,油气对外依存度快速攀升。目前,我们国家73%的原油依赖进口,天然气43%来自国外,油气供给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

  国家的需要,就是石油人的责任。近12年,长庆油田累计探明的油气储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和中国石油的“半壁江山”。年产油气从2500万吨攀升到6041万吨,累计生产油气5.92亿吨,相当于前38年总量的4倍。2020年,长庆生产的石油、天然气,占国内油气总产量的六分之一。

  源头技术创新,倒逼下游系统变革,长庆油田在技术创新上不断实现新突破,进一步促进油田规模有效开发。

  21世纪之初,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大规模特低渗、超低渗油气储量相继被发现,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为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量,长庆人从“地上”“地下”两个层面,启动了油气全生产链变革。

  “地上”从优化设计、建设入手,剔除无效流程、提升低效功能,从单项突破到系统优化,先后自主创新应用了54类2000多台一体化集成设备,让地面生产流程按最佳效益布局。

  “地下”以提高单井产量为核心,最大限度发挥油气生产效能。苏里格气田开发初期,技术人员反复实践,创造性地在井下试验成功节流装置,把地面所有管汇变为中低压集气,单井地面投资降低150万元。

  2020年长庆油田成本构成中的资产折旧高达近400亿元,给油田赢利能力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油田建设需要巨额投资,今天的每一分投资都会变成明天的成本,只有把建设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才能为油田发展创造赢利空间。

  低渗透油田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低成本。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长庆油田加快变革油田建设模式,拉动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变革,坚定不移走低成本之路,用低成本对冲低油价,油田发展实现了从量的增长到质的飞跃。

  依靠市场配置资源,把建设成本降到最低线。长庆油田让市场机制主导油气田建设,调集行业专业队伍、引进社会优质资源,在同区域展开公平竞争,加快了建设速度,又降低了成本。长庆油田仅“十三五”期间,百万吨原油产能投资下降16.84%,亿方天然气产能建设成本下降19.55%,累计控投降本、提质增效230亿元。

  长庆石油探索“大平台、丛式井、工厂化”建设模式,建成百万吨级国家页岩油开发示范区,水平井单井投资较初期下降1134万元。

  创新油气开发模式,延伸效益生命周期。长庆油田优化水平井布井模式,建成致密气高效开发示范区,拉动苏里格气田由“低产多井”转入“少井高产”时代。让致密气、页岩油不仅承担起上产6000万吨和“十四五”油气持续增长的战略接替区,还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长庆油田12年新建油气水井8.8万口,期间累计节约用地64万亩,相当于6万个标准足球场占地面积

  8.8万口油气井,加上配套站库、道路、生产倒班点,至少需要100万亩土地。长庆油田通过创新建设模式,实际使用土地36万亩。

  石油生产企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资源消耗大户”,如果采用传统的增长模式,新的土地政策根本无法支持油田发展。

  长庆油田因地制宜探索出林缘区、水源区、沙漠区等8种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建成清洁文明井场8036个。

  长庆油田运用“丛式建井、井站合建、立体建站”方式,优化地面工程建设模式,节约土地资源。

  长庆油田创新水平井平台开发方式,避开地面水源区、林缘区等环境敏感区,把地下数千米深处的油气资源开发出来。

  长庆油田优化和简化开发工艺流程,让油气田建设按照“集成组装”的方式布局。长庆人自主研发应用了61类2800多台一体化数字控制橇装集成装置,把原来由注水站、增压站承担的功能,集中到数字化设备上,砍掉了50%的注水站和增压站。

  目前,长庆油田围绕一个平台最多能部署31口水平井。2021年6月8日,国家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华H90-3井顺利完井,这口井水平段长度达到5060米,刷新了亚洲陆上水平井最长水平段纪录。

  长庆石油探索页岩油开发模式,以最少的用地撬动地下尽可能多的储量,传统模式建设百万吨油田需要土地2300亩,如今只需建设15个水平井大平台,占地仅900亩。

  1997年10月1日,长庆天然气通过陕京线进入北京,至今已经连续24年保障以首都北京为核心的华北地区居民用气,已累计生产天然气4775亿立方米,相当于替代了5.73亿吨标煤,减少碳排放物15.58亿吨,发挥着良好的生态效益。

  长庆油田始终把发展天然气作为保障民生的价值追求,在建设西部大庆中确保天然气持续稳定增长,连续11年保持国内第一大产气区地位。2020年生产天然气448.5亿立方米,如果全部转化成热能,相当于4个三峡电站当年发电量产生的总热量。

  长庆天然气起步较晚却后来居上,建成了安全稳定的气源地。1997年长庆生产的天然气进入首都北京,2010年产气量突破200亿立方米,跃居我国最大产气区之后,一路加速奔跑,2019年建成年产400亿立方米大气田。长庆天然气以气贯长虹之势,东输京津冀,西送陕甘宁,北上内蒙古,南下粤港澳,从“西气东输”先锋气到北京奥运圣火的圆梦气,从全国每年保供调峰到气化革命老区,在国内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中,担当着保障民生的“压舱石”作用。

  2020年,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突破6000万吨,标志着我国建成年产油气当量6000万吨级特大型油气田,成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新的里程碑。

  “十四五”期间的长庆油田,在6000万吨巨大体量之上,仍将是一个大幅度增长的状态。长庆油田规划2025年油气生产当量上到6800万吨,其中天然气产量达到500亿立方米以上,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油气战略安全,助力国家节能减排。

  长庆油田通过数字化赋能,如今用6.8万人就实现了过去20万人承担的工作量

  目前,长庆油田已经建成横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四省(区)的四千余公里骨干传输网络,油田数字化达到96.7%,气田数字化100%覆盖。

  长庆油田把智能油田建设作为变革生产组织方式、油田管理方式和控制投资、降低成本的重要法宝,大力推动智能数字油田建设,实现生产自动化、运营集约化、分析智能化、组织扁平化,支撑长庆油田油气当量从2008年2000多万吨上升到2020年6000万吨,用工总量始终控制在7万人左右,探索出了一条传统大型油气田企业智能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长庆油田经过多年数字化建设,油气生产前端逐步实现数据自动采集、设备参数自动监控、开关远程启停等功能,井场由“驻井看护、就地操作、人工判断”转变为“电子巡井、远程监控、预警报警、精准制导”,使得传统的油气采输管理流程,变成高效传递的信息和数据流。

  长庆油田推动油田迈入“互联网+”时代,“地面机器人、天上无人机”的巡检模式解放了职工的眼手脚。

  “地上机器人,天上无人机”。长庆油田打造了全国首家无人值守的6000万吨级数字油田,实现了超过传统工效10倍以上的全国第一个机器人现场巡井、智能化巡检,把一线员工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让科研更高效、使数据更智能”。长庆油田油气藏研究与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22款地质、油藏、开发专业软件的集成应用,构建了油气开发智能评价“数据湖”和“中央厨房”,实现了为600多个油气藏自动“把脉问诊开处方”,科研效率提升了30%~50%。

  长庆油田主动开放油气产能建设市场,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汇聚石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平等竞争,高效组织新时期国内最大规模的石油大会战,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培育和壮大了我国油气服务产业链。

  民营企业已成为油田发展的重要力量,参与参与长庆油田油气钻探、压裂等高端技术业务的民营企业占到60%以上。

  长庆油田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当地油气服务、工程建设、物流建材、绿化保洁、农贸餐饮等诸多行业繁荣发展,必将为国家“十四五”期间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出新贡献。

  原标题:《中国最大油气田:扎根西部50年,在“磨刀石”上创造工业奇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