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AG登录入口地址
您当前的位置: > 九游会AG登录入口地址 >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答案电子版

编辑: 时间:2024-01-27 浏览:117

  答:总需求曲线用于描绘总需求函数,表示每一个既定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需求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需求水平就上升。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的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扩大政府支出)或扩张性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答: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把总需求与总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在图1-4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Y),纵轴代表价格水平(P),AD代表原来的总需求曲线,AS代表短期总供给曲线,AS,代表长期总供给曲线。最初,经济在E点时实现了均衡,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均衡的价格水平为P。这时E点又在长期总供给曲线AS上,所以,Y代表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在短期内,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增加了总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上方平行地移动到了AD2。AD2与短期总供给曲线AS相交于E。总需求的增加使国民收入水平从Y增加到Y2,价格水平从P上升到P。但是,价格的上升必然引起工人工资的增加以及生产要素成本的增加,从而导致总供给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S向左上方平行移动到AS3,AS3与AD,相交于E。国民收入水平从Y,减少到Y,价格水平从P,上升到P3。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国民收入水平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而价格水平上升到P。这一模型是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来说明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的发展。

  它说明,总需求与总供给对决定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同时运用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政策。

  答:总供给曲线用于描绘总供给函数,表示对于每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出量。由于短期内工资等要素价格保持不变,价格总水平提高引起厂商供给量的增加,从而使得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额增加。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由于劳动供给保持不变,而劳动需求随之增加,因而均衡就业量增加,并最终导致总供给量增加,即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总供给曲线最初随着价格总水平提高而平缓上升,但当价格总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总供给曲线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接近于一条垂直的直线. 经济周期

  答:经济周期又称经济波动、国民收入波动、商业周期,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现代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的论述一般是指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而不是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减少。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也可以称为扩张、持平、收缩、复苏)四个阶段。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在衰退阶段,经济短时间内保持短期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在萧条阶段,经济在长期趋势以下持续下降,直到经济的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持续增长,不断接近长期趋势。衡量经济周期处于什么阶段,主要依据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就业和收入、价格指数、利息率等综合性经济活动指标的波动。

  经济周期的类型按照其频率、幅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三类。对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有很多解释,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是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论、消费不足论、资本边际效率崩溃论、资本存量调整论和创新论。

  答:消费价格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是反映消费品(包括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它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而编制,用公式来表示即为: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x100%消费价格指数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其缺点是涉及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的这一部分,因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例如品质的改善可能带来一部分消费品价格而非商品劳务价格总水平的提高,但消费价格指数不能准确地表明这一点,因而有夸大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消费价格指数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程度的指标之一。

  答:扩张是指经济周期中从波谷到波峰的一段时期,是两阶段经济周期的概念之一。在扩张期,经济会持续增长,直到经济的最高点。甚至可能出现经济的实际产出超过潜在产出,形成正的产出缺口,这时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设备使用超过正常的利润率。在扩张期,经济快速增长,价格水平不断上升,直到经济运行到波峰。

  答:增长率也称增长速度,它是报告期观察值与基期观察值之比减1后的结果,用%表示。

  由于对比的基期不同,增长率可以分为环比增长率和定基增长率。环比增长率是报告期观察值与前一时期观察值之比减1,说明某一指标逐期增长变化的程度;定基增长率是报告期观察值与某一固定时期观察值之比减1,说明某一指标在整个观察期内总的增长变化程度。

  答:增长理论,即经济增长理论,是指研究国民经济长期增长问题的理论。经济增长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即总产出量的增加。战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①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其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②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寻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③第三个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这一时期研究的侧重点是经济增长的极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有了新发展,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把经济增长的技术因素看成是经济内部选择的结果。

  答: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社会中一定时期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商品和劳务”不包括金融资产;②货币价格指用货币表示的价格,而非用其他商品表示;③价格总水平,而不是某种特定商品的价格;④持续上涨,表现为一种趋势。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通货膨胀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可以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超级通货膨胀;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为平衡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可以分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答:长期是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时期。在长期,价格、工资被认为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并且能够对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产出水平只取决于供给方面的因素,基本上取决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对于经济所能提供的产量,价格水平则取决于需求水平。

  答: 中期介于长期和短期之间,是指总供给曲线处于从水平位置翘起到垂直位置这一过程所处的时期。中期的总供给曲线斜率介于水平与垂直中间。在中期,产量受总需求和价格的双重影响,价格、工资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所以供给曲线. 产出缺口

  答:产出缺口是指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即实际产出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差距。自然经济增长率又称潜在经济增长率,是指在通货膨胀率等于常数,即不趋于加速、也不趋于减速的情况下的真实经济增长率。

  大量的证据表明,当实际产出高于潜在产出时,通货膨胀率较高;而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时,通货膨胀率较低。因此,政策制定者常常用产出缺口来判断经济的景气程度,并将其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之一。宏观经济的学者也常常用产出缺口的变化来描绘经济周期的变动。

  答:波峰是指经济周期波幅的最大值,在周期的波峰,相对于(长期)趋势而言,经济活动处于高涨状态。波峰表示经济已经经过经济的复苏时段,并且经济处于最热的状态,即将进入衰退。此时的经济产出高于潜在产出,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

  答: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变动关系的一条曲线。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会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即认为:失业率高,通胀率就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就高;并认为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即通胀率或失业率太高时,可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政策或提高通胀率的扩张政策来降低通胀率或降低失业率,以免经济过分波动。

  答:潜在产出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即:Y*=f (N*,K)上式中,N*为潜在就业量;Y*即为潜在产出。因为潜在就业量不受价格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所以潜在产出也不受价格水平等经济变量的影响,可被视为一个外生变量。当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达到潜在产出时,意味着该经济社会较充分地利用了现有的经济资源。

  答:衰退是指经济衰退,是完整的经济周期必经的一个阶段。当经济扩张到顶峰时,便会进入衰退期,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趋紧缩。这时,市场需求疲软,订货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不畅,经济出现停滞或负增长。当经济衰退极为严重时,经济进入萧条阶段,此时经济处于长期趋势之下,失业率快速上升,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

  答:复苏是指经济复苏。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且即将进入繁荣阶段。这一阶段,失业率逐渐降低,实际产出逐渐恢复到潜在产出。此外,资源可获得性的增加也允许经济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产量水平出现上升趋势。复苏在经济周期中体现为从波谷上升到波峰的阶段。

  答: 短期是指厂商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且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期。在短期,通常认为劳动要素的数量是可变的,而资本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

  价格和工资在短期往往缺乏伸缩性,会在某一预先决定的水平上保持不变。短期中的总供给曲线是平坦的,其价格水平是固定的,而产量可取任何值。所以在短期,产量只取决于总需求,且价格不受产量水平的影响。

  答:实际GDP的趋势路径是指当生产要素被充分利用时,GDP所经历的变化进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使GDP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可得到的资源更多了,人口规模增加,厂商使用机械或者修建工厂,土地得到改良以利于种植,新产品和新生产方法被发明和被采用,增加了知识存量;另一方面,资源可获得性的增加也容许经济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使得产量水平最终呈现上升趋势。

  答:特长期是指很多年或者几十年的一段时期,在该时期内可以忽略经济中的短期波动而只关注生产能力的增长,即当劳动和资本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的产出数量的增长,这是因为诸如失业率的上升和下降在长时期内会相互抵消而趋向平均化。在特长期内,最值得关注的是整个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而经济中的特长期行为也是增长理论研究的重点,经济增长理论就是试图解释很多年或者几十年内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

  使用总供求模型解释产出和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在长期内,产出是变化的还是不变的?假如总需求曲线保持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能够推论出价格行为吗?

  答: (1) 通常可以用AS-AD模型解释产出和价格是如何决定的,但是必须要按照不同时期来讨论:短期的AS曲线是水平的,此时产出由总需求水平决定,会随着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而价格是固定不变的,不随总需求和总供给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中期的AS曲线是向上倾斜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波动会影响生产能力和价格水平既定不变条件下的实际产量。长期的AS曲线是垂直的,产出由总供给水平决定,会随着总供给的变化而变化;而价格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水平共同决定。

  (2)假如总需求曲线保持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的变化主要取决于AS曲线的变动。

  当潜在产出能力提升时,长期AS曲线会逐年向右移动,此时价格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当潜在产出能力减弱时,长期AS曲线会逐年向左移动,此时价格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上升。因此,总需求曲线保持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依然能够根据AS曲线的变化来推论出价格行为。

  假定实际产出是1200亿美元,潜在(充分就业)产出是1560亿美元。在该假设的经济中产出缺口是多少?在你估计的产出缺口基础上,你预计失业水平比正常水平高还是低?

  答:(1)由于产出缺口是指潜在GDP和实际GDP的差额,因此在该假设的经济中,产出缺口=潜在产出-实际产出=1560-1200=360亿美元。

  (2)当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时,则会导致通货膨胀率比正常水平低。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可知,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为反向变化关系:通货膨胀率越低,失业率越高。因此,可以预计失业水平比正常水平高。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